1.MEMS工藝技術。在微型化、低功耗、低成本、多材料復合、多參數融合,在大片集成工藝技術與裝備、微米與亞微米級高精度控制技術、柔性生產工藝技術等方面不斷迭代升級與創新。
2.無線網絡化技術。適應各種物聯網(傳感網)技術推廣應用,在工業互聯網、人工智能技術、移動智能終端、5G技術標準下的無線網絡化傳感器產品與技術創新。把移動(手機、車、船、飛機等)或固定物體(機床、樓宇、商場、家庭、山林等)作為安裝和應用傳感器的平臺和智能化節點,實現嵌入式、多功能復合與集成、模塊化構架、網絡化接口等協同式創新,以滿足對一切物體智能化、“無人化”管理與控制的需求。
3.微能量獲取技術。傳感器智能化節點在室內外使用過程中,特別是野外使用環境下,供電問題始終是在各個領域推廣應用的一大障礙。圍繞著自然界風能、光能、電磁能等微能量收集與獲取,稱為“微能量捕捉技術”,為傳感器提供能量將成為今后技術創新又一方向。
從美國傳感器產業發展來看,呈現幾個特點:一是在共性基礎技術上下功夫,注重新技術、新工藝應用,不斷提升品質。二是強調傳感器網絡化、智能化節點技術、能量捕捉技術及協同創新。三是核心技術都有政府管控、扶持、資助與推動的影子。四是重點推廣應用領域的引領與帶動作明顯,如軍事工業、裝備制造、物流、生態環境監控(森林防控)、移動醫療、智能家居等。